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信用卡业务征信查询愈加频繁 个人征信查询背后的秘密
发布日期: 2020-06-30 14:48:1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近来,多家银行遭用户质疑存在不合理查询征信问题。其中,未经授权被查询征信、借款结清后仍被查询征信、短期内频繁查询征信导致信用评估问题等较为集中。

据银行业务人士透露,频繁查询征信记录对于客户信用评估会造成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银行未经客户许可不会私查征信,通常会在贷前、贷中及贷后监管环节进行查询,但不会过于频繁;不过具体操作中,确实存在一些操作不太合规的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年来央行逐步加强了征信管理,金融机构业务违规情况大幅减少,但由于市场环境和业务模式的快速变化,现有征信管理模式也难以满足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一定的便利化转变。

个人征信频繁被查

近来,金融机构对用户的个人征信查询问题备受关注。某国有银行客户王先生告诉记者,5月份其准备在另一家银行办理个人贷款时查询了个人征信,发现从2月份开始每个月都有这家国有银行的征信查询记录;后来办理贷款的银行因征信查询太过频繁、信用评分偏低拒绝了此次贷款申请。“我这段时间并没有在这家国有银行办理过信用卡、贷款等任何业务,更没有仍在存续的信贷业务,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查询我的征信,很难理解。”王先生如是表示。

不仅王先生,近来多家银行用户均出现遭遇银行查询征信的问题。

山东的刘先生向记者透露,其此前曾在某民营银行做过个人贷款,去年就已全部还清了,但今年1月底征信上却出现了该行的征信查询记录,查询原因为“贷后管理”。刘先生表示,今年3月份该行还进行了两次的贷后管理征信查询,“贷款去年就结清了,为何还会三番两次地进行贷后管理的征信查询?”

实际上,不仅贷款业务方面,信用卡业务征信查询的情况也愈加频繁。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用户表示,使用该行信用卡多年,今年1月份贷款买房时查询了个人征信才发现,过去不足一年半的时间内,该行信用卡先后查询了我个人征信达12次。“房贷拟办理银行认为我这块的征信有问题,一直没有审批通过。”

金融机构的业务如何触发用户的征信查询?据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人士称,征信查询需要得到用户授权,比如贷款申请、信用卡办理、信用卡分期及信用卡额度调整或者出现房贷等业务逾期时,都可能会查个人征信。

“用户授权一般通过纸质同意书签名形式或者电子勾选确认,电子渠道需要用户主动授权并进行身份验证才行。有些业务如果贷前用户进行了授权确认,贷中及贷后监管不一定必须另外再特别签署同意书,人行征信报告会显示是贷前查询还是贷中维护查询。”上述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人士如上表示。

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新海表示,一般个人信贷业务中,信贷机构和消费者签立授信合同,包含征信查询授权同意书在内,在授信合同范围之内可以查询消费者征信报告,授信合同之外的查询需要另外授权。

也有银行零售业务人士透露,有些银行与第三方机构进行助贷等业务合作,客户通过第三方提交贷款申请的话,也会触发银行的征信查询。

实际上,在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的贷前审查、放款和贷后监管等环节都会涉及征信查询。某国有银行广州支行零售业务负责人透露,当有客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在进行授信审批前,一般都要查询贷款申请人、共同借款人、担保人等的征信报告;如贷款获批,在后续的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管理过程中,还会查询征信报告,检查其征信情况是否有负面变化。

某城商银行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征信查询是在银行的征信查询前置系统中进行,首先由贷款业务经办人(客户经理)发起查询申请,录入被查询信息主体信息、查询原因,上传客户的贷款申请书、征信查询授权书等相关资料,发起查询申请;其后,客户经理所在部门的领导对此申请进行审批,检查资料是否齐备、是否合规等,如无异议,将查询申请提交下一环节;最后,分行的征信报告查询员对申请进行复核,如无问题,完成报告的查询,如对申请材料存在异议,则否决查询申请,由发起人补足资料后重新提起查询申请。

贷后监管的征信查询中,上述涉及的民营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一般金融机构是按照固定频率(一个月至三个月都有可能)查询客户的最新的征信情况,以判断用户是否有新增融资、借款,是否产生逾期、欠息、展期或者借新还旧等情况,这属于银行的常规性操作。

征信查询频繁会影响贷款

对征信查询问题的争议中,不少用户认为,频繁的个人征信报告查询,影响了其后期的信贷业务办理。

刘新海指出,一般做贷前审查的时候除了关注是否有逾期记录外,还会看用户目前的负债情况,如果用户短期内个人征信查询过于频繁,可能存在多头共债的风险,会影响其综合信用评分。

对于个人客户征信报告的关注内容,上述城商银行零售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在贷款机构数、查询次数、逾期情况、透支情况、舆情情况等。“如果客户短时间内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会影响贷款审批的结果,影响包括不满足准入要求,影响客户利率定价等。”

另一城商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个人信用报告因为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银行查询,但信用报告中的记录又表明这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新贷款或申请到信用卡,可能说明客户向很多银行申请过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但均未成功,这样的信息对获得新贷款或申请信用卡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方面金融业务办理导致的个人征信查询增多外,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辽宁省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一份刑事判决书显示,某国有银行吴某、某股份制银行饶某和某地方银行谭某均因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被处罚。

此外,邵阳银保监分局今年3月份连开两张罚单,原新宁联社黄龙信用社主任杨某及发展部经理绍某因个人征信信息泄露问题遭监管处罚。

刘新海认为,征信查询违规的情况一直都存在,近来相关投诉事件增多,除了个人违规操作以谋取私利外,还与监管趋严检查力度加大有关。“近来央行逐步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征信违规事件的检查监管,暴露的问题增多,金融机构也相应地加强这方面的监督管理,实际上现在较以往已经好了很多。”

某城商银行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复表示,央行对征信管理工作逐步趋严,对金融机构的征信违规事件零容忍,近年来对金融机构的处罚数量和罚款数量有上升趋势;我行也一直紧跟监管要求,从政策、系统、人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确保达到监管对征信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

刘新海指出,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征信查询业务管理比较严格,有标准的合规流程,都是通过授权的方式,批准金融机构申请一定数量的征信查询账号;按照合规要求,征信系统接入的金融机构查询人员需要获取信贷用户(签字)授权后,登入央行的授权账户和密码才能查询。“为了加强监管,现在央行对每个账户每次或一段时间内的查询数量是有限制的,超过上限就会被监控追查。”

此外,刘新海进一步指出,随着服务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对满足业务需求的征信查询数量不断增多,各个业务环节需求都在上升,原有的授权模式合规成本较高,且难以满足高效、便捷性的需求,银行有时为了满足业务发需求合规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刘新海看来,随着线上化、智能化业务的转型,监管也要从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层面进行适当改变。

一般金融机构是按照固定频率查询客户的最新的征信情况,以判断用户是否有新增融资、借款,是否产生逾期、欠息、展期或者借新还旧等情况,这属于银行的常规性操作。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关键词: 征信 个人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