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引关注 提高货币政策“直达性”
发布日期: 2020-07-13 09:42:39 来源: 华夏时报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小微企业规模小、业务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弱,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带来大部分生产经营停顿、市场迅速下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均受到影响。尤其是餐饮、旅游、酒店等项目会因为资金问题付出更多代价。

数据显示,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经济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城镇劳动就业。中小微企业的稳定关系着经济、就业和社会的平稳。

为抗击疫情并有序推动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国家迅速出台多项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相继出台包括金融、税收在内的政策措施,扶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其中,央行对于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最为明显,释放了不少流动性。特别是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

不仅如此,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也逐渐加大,小微企业的贷款平均利率相比于去年下降了42个基点,同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达25.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2%。央行表示:“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确保投向实体经济。”

由于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截至目前,央行已连续9个工作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央行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依然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市场利率依然保持低位运行。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依然是下一阶段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预计央行将继续呵护流动性的宽松局面,并适时启动降准操作。” 鲁政委表示。

由此可见,作为央行影响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综合措施,货币政策备受关注。

往实体经济上引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人民银行及时采取措施,加大总量货币信贷支持,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优化信贷投向结构,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同时指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

6月1日,央行曾联合多个部门一口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3个文件,提出了30条政策措施。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政策,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特别指出全国性银行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把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落实到位,以优惠利率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并且商业银行要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鼓励保险机构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提供针对性较强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等多部门也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要求“对于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本金、2020年年底前存续的普惠小微贷款应付利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申请,给予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并免收罚息”。预计此项延期政策可覆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约7万亿元。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本息延期规模已超1.3万亿元。这意味着,前期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已见成效。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央行在应对疫情方面打了一个漂亮仗,与美联储相比没有出现“大放水”的现象,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也较好地保持了市场充裕性。尤其非常注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往实体经济上引流,效果显著,这在实体端都能明显感受到。

提高货币政策“直达性”

为应对疫情冲击,今年以来,央行提供了再贷款再贴现支持1.8万亿元。除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防疫保供外,还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发放优惠利率贷款。

另外,还面向中小银行增加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这些再贷款对应的小微三农贷款利率不能高于同期1年期LPR+50BP,目前为4.35%。

此外,央行还支持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民营小微企业专项信贷额度,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3000亿元低息贷款,定向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工商户。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缺乏抵押担保的痛点,央行还新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这两项新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持续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含金量。

自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出一个月以来,已经在多地落地见效。

在深圳,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向9家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8.4亿元,惠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3912户。

在湖南,首批6亿元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也发放到位,2.5万户小微市场主体获得免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

就在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央行再放大招,决定自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具体包括: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同时,央行还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其中,延期期间利率为3.77%。

此次操作已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再贷款利率。

对于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再贷款再贴现是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及再贴现利率,有利于降低银行从央行获取资金的成本,进而带动三农、小微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成本下行,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近期举行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货币政策要兼顾可持续发展,并指出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新创设的直达实体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和发放信用贷款。

业内人士认为,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今年银行自身面临着存款负债成本刚性、资产端利率下行、不良压力加大、资本金缺乏等多重问题。由央行出手,降低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可降低银行支持小微/涉农企业信贷与票据资金的成本,提高银行调降对小微企业与涉农企业贷款利率的意愿。

从银行资产和负债视角分析,对银行资产端,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的下降将引导信贷利率进一步下行,但信贷规模的撬动效应有多大还有待观察;对银行负债端,它将降低广大中小机构再贴现融资成本,然而再贴现规模整体有限,对负债成本的整体改善也相对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指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表示,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应更加灵活适度,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应坚持‘以我为主’,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不同价格、数量、期限的组合,以价格型为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使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董希淼补充道,“灵活是根据经济增长、物价趋势等内外部因素变化,来进行更为灵活的调节;适度则意味着虽然调节会更多、频率更大,但幅度不应太大。降准既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又可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还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具有‘一箭三雕’的作用。”

降准可期

自LPR改革后,当前已形成央行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LPR的传导链条。

作为LPR风向标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在6月15日续作时“降息”落空,近期监管部门也要求银行对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结构性存款压量控价,堵住套利通道。

央行6月开展MLF操作时未下调利率且选择缩量续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6月LPR报价。另外,6月以来,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也没有变化。

6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报3.85%,5年期以上LPR报4.65%,均与5月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LPR在今年2月、4月已两度降息,1年期LPR年内累计下行3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行15个基点。倘若有100万贷款本金、30年等额本息的按揭贷款,那么月供累计可省90元。

“不过6月LPR报价不变,并不意味着实际贷款利率也将保持不动。事实上,银行还可能根据信贷政策、客户资质等原因,在新发放贷款中下调实际利率,即在LPR的基础上调整加减点。今年3月,一般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8%,比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0.62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LPR共0.26个百分点的降幅。这样来看,1年期LPR降息连续两个月暂停,并不会实质性改变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势头,今年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过程会持续推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6月17日,国常会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鼓励银行合理让利”要求上,进一步明确“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任务目标。

某银行从业人员告诉记者,金融系统“让利”的核心就是降贷款利率,不过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只有2.1%,环比下降10个BP,在银行利差空间缩窄大背景下,银行业继续向实体让利有一定的难度。

王青表示,今年在金融系统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的同时,以宽货币推动宽信用仍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路径,下半年政策性降息、降准过程有望持续推进。其中,年内MLF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还有约40个基点左右的下调空间(上半年下调30个基点);而伴随后续全面降准可能较快落地,或预示着自5月中下旬以来的货币边际收紧过程将明显缓解,LPR报价下行速度将会加快。

“要进一步改革完善LPR相关机制,深化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在银行盈利增长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可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提升服务的意愿。” 董希淼说,“对中小银行而言,更重要的是帮助拓宽负债渠道,丰富负债来源,并允许采取更有弹性的利率浮动空间。同时,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要坚守‘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

那么下半年货币政策会如何表现呢?盘和林对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央行可能会延续逆周期调整,“今年货币政策不会太收紧,整体还有稳增长压力,而且下半年的通胀压力也不会太大,银行的弹药还是比较充足的,总体说来应该会延续这种逆周期调整政策。”

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将有三个落脚点,盘和林对记者说,“一是保持市场充裕性;二是引导利率下行,这也是一个长期目标;第三就是引导资金往实体经济走。”

而董希淼认为,下一步,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适时实施降准。考虑到疫情冲击等因素,降准次数可以适当增加。

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关键词: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