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第三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无锡召开,一组数字彰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新成果。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一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产业融合加速,制度创新成效显著,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如今的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最新数据显示,长三角高铁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覆盖区域内90%以上的地级市。很多企业总部和研发在上海,生产制造在安徽,工程师们坐着高铁穿梭往来,已经成为长三角人才流动的新现象。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连通促进了人才区域间的快速流动。而随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相继出台,上海、安徽建立起科创合作机制,短短一年多,皖北小城界首就有了2个院士工作站和6个院士科研中心,带动当地一批产业集群加快提档升级。
重大战略频频落地、重大项目密集布局,为长三角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前不久,《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批,这是继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又一个落地长三角的国家重大战略。
去年以来,半导体芯片、车联网、关键战略材料等一批国家级项目落子江苏。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9%,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4.6%,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5.1%。
长三角投入重金聚焦生态环境共保联治。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1.4%;2020年,33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Ⅲ类及以上比例达91.3%,较2015年上升25个百分点;完成长三角区域预测预报平台二期平台建设,实现了长三角区域未来5天AQI精确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
跨区域水系治理过去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太浦河流经苏、浙、沪两省一市,按照“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改革思路,江苏省出台了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7项举措,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上海青浦实行联合河长制,实现了“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统一、监管执法统一”,原来的“各管一段”变成了“合力治污”。
如今,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一张蓝图管全域”,国内首份跨省域共同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已经完成,即将公布。
此外,在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方面,长三角“一网通办”早已正式开通,至2020年底,实现104个政务服务事项在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开通550个专窗办理点,6类交通运输电子证照和驾驶证、行驶证电子证照实现互认应用;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至2020年底,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000余家,门诊直接结算总量已超278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7亿元。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