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义开已经习惯了“济南—北京”两头跑的工作状态。两个月前,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北京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中心)的建成,让这位济南科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多了一份牵挂。
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李义开讲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压力:“我们依托济南市科技局、历下区政府等资源后盾建设北京中心,探索济南科技金融模式在全国的布局。它的运行,既是突破点,更是探路者。”
催生出科技金融“济南模式”的科金大厦平台到底新在何处?有何过人之处?北京中心将扮演哪些角色?
业内翘楚花落山东,为何选择济南科金大厦?
5月25日,在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主打“自动驾驶”的北京超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焦点,其新一代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平台引来关注。
这家高企成果来源于清华大学,后者素有自动驾驶“黄埔军校”之称。其创始人团队也几乎清一色清华系学霸。而超星未来的山东成果转化基地,便落在济南科金大厦里。
从外表上看,地处济南市经十东路9999号的科金大厦被簇拥在一片高楼中,并不显山露水,但其核心竞争力却让人刮目相看。
缺钱,横亘在中小企业成长道路上,一方面融资难、融资贵;另一方面成果转化难。瞄准痛点,济南科技局联合历下区搭建了实体化的科金大厦,其内涵是独特的“价值评估+融资担保+科技信贷+投资基金+成果交易”的融资新模式,他们希望打造“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通创新链与金融链联系的通道,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
萌芽于珠三角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正快速成长为新兴产业的强力引擎,改变着国家的创新格局。正因为此,3年前,科技部发文力促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而以科金大厦为实体的济南科技金融平台便肩负着新型研发机构的重任。它由山东省科技厅、济南市科技局、济南市历下区三级联动,并由地方国企济南历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建设,既包含着政府、企业因素,也囊括了科技、金融元素,更将“评、保、贷、投、易”专业机构引入其中,形成利益共同体。
科技日报记者拿到的一份数据显示,近3年来,科金大厦累计评估专利1831项,评估金额达6.8亿元;为24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亿元;仅齐鲁银行科技支行便累计发放科技贷款50亿元;此外,科金大厦的孵化项目会得到山东科金创投基金真金白银的支持。
而这些,正是行业翘楚看中的。
优质项目“走出去”,高端资源“引进来”
见到山东科金生物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禄的时候,他正忙于细胞再生医学产业链的布局。
他们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共建山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共建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联合美国生物与工程院院士研发干细胞激活胶囊、免疫系统胶囊……
作为科金大厦的孵化企业,这家新创企业“背靠大树好乘凉”,获得了足够的国内外资源。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时代里,优质资源是可以流动的,但如何流动,多重因素在推动。
记者了解到,刚刚成立的北京中心承担着山东优质项目“走出去”、高端资源“引进来”的重任,未来将充分链接中科院、高校、企业等优质资源,将其移植到济南市、历下区,并发挥区域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人才、资本、产业的多向流动。
科技金融的济南模式“走出去”,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着长久的酝酿,甚至一开始便写在了蓝图之中。
距离济南百公里之外的地级市聊城,传统产业底子厚,新兴产业待成长,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亟待新模式赋能。去年底,山东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聊城中心项目落地,标志着科技金融的济南模式展开羽翼,服务兄弟城市。
“济南模式”墙内开花,墙外也香,让聊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培国发自肺腑地感言:你们在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体系、动能转换支撑体系、金融科技企业孵化加速体系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体系搭建等方面成效显著。
对于该项目的落地,他和同事们寄予厚望。
实力源于努力。作为济南科技创新改革的“试验田”,科金大厦被赋权在多个领域深度探索。
比如这里打造的“1+6+N”平台剑指科技成果转化。其中的“1”是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这是一个全国量级的资源库;“6”为科技成果评估鉴定、挂牌交易、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园区落地、技术经纪业态培育服务项服务,它们是挖掘资源库的手段;“N”为服务目标,是众多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创新平台。
“1+6+N”搞活了,效果便出来了——把技术成果“聚”起来,让金融资本“转”起来,使产学研“联”起来,将创业企业“孵”出来。
记者了解到,面对着旺盛的需求,科金大厦在施展拳脚时,也面临着物理空间捉襟见肘的现实难题,而“扩容”已被提上了议程。期待他们在新时代里有更大发展。(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