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为减少外卖食品被偷吃、恶意加入异物等情况发生,提升外卖餐饮食品安全质量,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陆续要求或提倡使用“食安封签”,即外卖商家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方式密封餐品,且封签、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无法复原。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刘丽丽/摄
修补外卖“最后一棒”漏洞刻不容缓
近年来,外卖餐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一些外卖并没有采取“全密封打包”等硬隔离措施,导致外卖食品安全性引人担忧。入口无小事,外卖行业与民生息息相关,修补外卖“最后一棒”上的漏洞刻不容缓。
事实上,相关部门也已注意到这一问题。浙江、江苏、北京、天津、河北等多地都要求或提倡使用开口后无法复原的“食安封签”,为外卖食品的“最后一公里”加一道“安全锁”。封签虽小,意义重大,能降低外卖食品暴露风险,起到“监管始终在场”的警示作用,同时也能厘清商家和外卖员的权责问题。
使用“食安封签”必要且重要
然而,好事并未取得如期的良好效果,使用情况并不乐观。首要原因在于使用封签,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外卖商家的经济成本与操作工序,还有一些地方只是倡议性的条款而非强制规定,使得“食安封签”缺乏硬性约束,加之许多消费者没有主动要求商家使用“食安封签”的意识……简而言之,商家多花了钱和人工,却未必能得到想要的利润和效果,“食安封签”自然难受商家青睐,推广进度较慢。
使用外卖“食安封签”,对于规范外卖餐饮行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来说,必要且重要。有关部门应认真分析落实中的问题、堵点,对症下药,多方发力。
监管“食安封签”要形成“双向奔赴”
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各地政府部门应当多措并举,解决“食安封签”落实难问题。通过地方性立法予以强制性规定,消费者可以拒收没有“食安封签”的外卖,对不落实“食安封签”的商家,予以罚款等严厉的行政处罚;考虑到增加外卖成本的问题,可以向商家免费提供“食安封签”,或对商家予以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抵消“食安封签”的额外成本。
在推出使用后,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部门等相关方需要定期抽查“食安封签”的使用情况,收到消费者举报后要立刻惩罚整改,使得其从推出到落实形成“双向奔赴”,走好外卖食品的“最后一公里”。
(以上综合新华每日电讯、工人日报、羊城晚报、红网)
V视角:
@清音五弦1314:我收到的外卖都有封口贴。
@Hi未未末末:支持外卖封签,保证外卖食品安全。
@大眼黄:我前几天叫的外卖别说封签,单号都没有,就是一个白色袋子提过来。
@name-yyy:我想知道如果标签没有破坏但是里面的物品被破坏了,这个风险谁来承担?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食品安全无小事。小小的“外卖封签”虽然只是外卖的一个环节,但却承载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如今各地已经陆续开始推广,然而考虑到成本增加等因素,很多外卖商家并不积极参与“封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食安封签”更强力的法律支撑,并严格落实监管,当然也要综合施策,打消企业成本顾虑,从而牢牢“密封”住外卖食品安全“最后一环”,守护好消费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