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精美的创客咖啡馆里,路演室、咨询室等一应俱全,却“创”者寥寥,入驻几个网络主播、初创企业就自诩创客之家……前些年,这样徒有其名的众创空间在基层并不鲜见。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为亿万创客逐梦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但是在实际运营中发展参差不齐,有的成长性较好,创新创业硕果累累;有的沦为“二房东”,成为一个共享办公的场所;有的仅是依靠政策补贴艰难度日。
在众创空间,“众”是主体,“创”是内容,“空间”是载体,其本质属性是服务,核心竞争力是功能。要真正激活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既需要基础的空间功能,更需要资源共享、资本对接、政策咨询等全要素服务。如果不设门槛,或者只简单满足创客们的办公需求,只能算是“二房东”。
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会经历“野蛮生长”、优胜劣汰、稳健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既然有胜出领跑者,就会有掉队淘汰者。经过几年大浪淘沙,目前众创空间的生存现状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处于塔尖位置的,大部分诞生于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也有一部分众创空间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程度发育相对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业孵化链条;在腰部位置,集聚了一批稳步成长的众创空间,在政策扶持下,功能日益完善,创客入驻率较高,正在陆续释放出平台效应;越到基层,众创空间同质化竞争越严重,功能服务链条越短,平台淘汰率、创客更新率也较高,创新创业生态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适者生存法则是残酷的,也是理性的。事实证明,功能不健全、靠撒胡椒面式补贴生存的众创空间是难以为继的,而缺少创业杀手锏、只想寄生在众创空间里办公的创客也不会破壳而出。创业不是“过家家”,众创空间也不是遮风挡雨的温室,虽然可以容错,但不能放任其良莠不齐,众创空间要培育的是真正能经受创业风雨洗礼的创客。
门槛过低、功能不优、链条不全的众创空间,既不利于创业者的成长,也没有真正激活创新动力,更谈不上以创业带动就业了。如果违背创新创业规律,华而不实地“为赋新词强说愁”,迟早会面临竞争淘汰,到时候就会“却道天凉好个秋”。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