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药可以躺着吃吗?胶囊能拆开服用吗?专家提醒
发布日期: 2022-05-15 11:39:1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药可以躺着吃吗?胶囊能拆开服用吗?

躺着吃药、用饮料送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服药,这是很多人日常用药的常见行为,但你知道吗,如果吃药方法不正确,轻则影响药物吸收,使疗效降低,重则会加重不良反应,危及生命。下面,南京市食药检院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副主任药师孙夏荣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合理服用药品需要注意的那些事”。

什么是药品?

药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药品管理法》法条中是这样定义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它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液制品以及诊断药品等等。

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与国际非专利名的区别?

通用名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也就是说它是药品的法定名称,每种药品只能有一个通用名,就像我们每个人只能有一个学名一样。

商品名是药品的生产厂家为了把自己的产品同其他的生产厂家区分开来而给自己的产品所起的专用名称。成分相同的药物,因为生产厂家的不同,商品名也就不同。

国际非专利名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某一种原料药或活性成分的唯一名称。主要被一些医药类、化工类等学科的专业人员应用于标签、广告、药品规则、科技文献等方面。

药品有哪些剂型?

片剂:包括普通的压制片、糖衣片、泡腾片、咀嚼片、缓释片等。片剂制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一般来说成本也相对低廉。

注射剂:包括无菌或灭菌的溶液、水针剂、粉针剂等。注射剂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注射剂直接进入人体,因此安全系数比口服剂小,不主张首推使用。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和肠溶胶囊剂等,一般供口服使用。胶囊剂可以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口服液体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等。液体剂型的使用剂量容易掌握和调整,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而且药物分散度大,可迅速被完全吸收,奏效快,但液体剂型易霉变,不方便携带。

颗粒剂:又称冲剂,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型颗粒剂。颗粒剂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剂型,特别受儿童欢迎。

软膏剂:包括油脂性基质软膏、乳剂基质软膏和水溶性基质软膏。主要用于皮肤、黏膜表面,具有抗皮肤感染、保护创面、润肤、隔绝空气、刺激肉芽生长等作用。

栓剂:包括直肠用、阴道用、尿道用栓等。栓剂可起到较好的局部药效作用,并且适宜于不能或不愿口服用药的患者,如昏迷者与幼儿。

气雾剂:气雾剂可在呼吸道、皮肤或其他腔道起局部或全身作用。作用迅速且剂量少,副作用小。

中药的常用剂型包括:汤剂、散剂、丸剂、膏剂、栓制等。

不正确的服药方式有哪些?

01

干吞药片。一些患者为了省事,在服药时不喝水,而是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其实,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这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干吞药物易卡在食道中刺激食道黏膜,引起食道炎、食道溃疡等病症。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02

躺着服药。躺着服药会使药物粘附于食管壁上,在食道中慢慢下行或滞留,不能及时进入胃部,造成呛咳和食道炎,甚至灼伤食道,形成溃疡。正确的姿势应该是站着或坐着服药并保持约2分钟。

03

用饮料送服药物。茶水、可乐、豆浆、咖啡、牛奶等饮料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易与药物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除非有特殊要求,用白开水吃药最好,但不要用太热的水送服。

04

对着瓶口直接喝药。这种情况多见于服用液体制剂,比如喝止咳糖浆。这样做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可能会达不到药效,或者服用过量增加副作用。

05

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有些人服用的药品较大,怕自己“吞”不下药或者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06

胶囊不能拆开服用。药物制成胶囊剂型的作用主要是:①消除或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味和难闻的气味。②避免有些药物对口腔黏膜和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如果将胶囊内的药物倒出后服用,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现象,或者药物被胃酸破坏,导致原本需要肠溶的药物,却先在胃中溶解,从而不能很好地被吸收,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07

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服用中药时,我们需要注意相关的禁忌,包括病症食忌和服药食忌。

不良的用药习惯有哪些?

用药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才能见效。但实际上,很多人服药时不经意的坏习惯,不但会使药效打折,甚至还会增加毒副作用。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不良用药习惯:

01

用药原则颠倒。药物具有两重性,不同的给药途径,服药的风险也不同。外用、口服、注射、静脉输液是四种常见的给药方式。无论从安全性、便捷性来说,采取的顺序最好是外用>口服>注射>静脉输液。因此“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的用药原则最好不要颠倒。

02

贵药就是好药、新药就是好药、进口药就是好药。药品价格高低往往是由药品研发经费、原材料成本、工艺过程、销售环节等多方因素共同决定,价格贵不一定是好药。

03

不遵医嘱擅自调整剂量,部分患者不能按时、定量服药。主要表现在病情稍有好转就停药;工作忙时就忘记服药;治病心切,对医师开具的药品擅自增加用药剂量。这些不规范用药的行为,可能会产生药品不良反应,或者会因为减少用药剂量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耽误治疗。

04

把保健食品当灵丹妙药。保健食品不可以替代药品。保健食品与药品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保健食品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不能用作治疗疾病,只具备有保健功能。

05

中药没有不良反应。中药也是一种药,服用不当,照样会引起不良反应。

06

自己给自己诊断疾病或者模仿他人用药。有些患慢性病的患者,每当病情复发时,就凭着自己长期吃药的“老经验”,自己去药店买药来吃。其实,老毛病复发,其诱发因素并非相同,某些症状并非完全一致。还有可能因某种药品长期反复使用,而产生药源性疾病或耐药性。所以,在病情复发时,最好到医院看医生,按医嘱用药。

07

儿童服用成人药。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尽早康复,拿成人用的药品给孩子服用,以为只要对症就能治病。每当孩子病了,让其吃成人药一半的用量。殊不知,儿童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上的差别,尤其是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全。有些药物,成人可用,但孩子万万吃不得。

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的事项?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01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

02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口服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内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03

遵医嘱,不可擅自盲目用药。没有明确的诊断,患者不要擅自盲目用药。药品治疗方案是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其生理特点等诸多因素后决定的,切不可随意更改。

04

用药后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医生配给药物后,患者要按医嘱用药,并随时注意观察,及时反馈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要及时停药就诊。

安全用药无小事,拿不准的请及时问医生,切忌凭经验或想当然。(孙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