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环球快看点丨滥施制裁 害人害己
发布日期: 2022-07-19 06:45:2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曾因人权问题扬言要将沙特变成“贱民国家”的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却为了石油和利益访问沙特,并与沙特王储亲切碰拳。这一“自我打脸”举动遭到美媒嘲讽,也从侧面暴露出美国的人权观不过是其维护自身利益和霸权主义的工具。

在美国的字典里,“人权”如何定义,只与其奉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有关。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便将人权作为多边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将其同安全援助、经济援助及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取向联系起来。1977年,卡特当选为美国总统后,提出“人权外交”口号,人权被粉饰成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和“灵魂”。然而,国际人权标准并不总是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相符。当两者起冲突时,美国就会展现双重标准,或是放弃人权原则,赤裸裸地展示霸权;或是根据自己的政治利益有选择性地适用人权原则;或是直接将人权作为借口,对威胁自己政治利益的国家扣上“侵犯人权”的帽子,为侵犯他国主权披上道德外衣。不难看出,所谓“人权”的边界在哪,全凭美国一己私利说了算。

长期以来,美国将经济贸易、技术合作等领域与人权挂钩,发起所谓“出口管制和人权倡议”,给科技、贸易打上“民主”“人权”标签。不少国家深受其害。比如,美国对古巴长达60年的封锁,导致该国遭受约1500亿美元经济损失;非法冻结并瓜分阿富汗70亿美元海外资产,使该国人民深陷人道主义危机。伊朗外交部日前发表声明说,美国对他国实施单边经济制裁,是公然、系统地侵犯人权。美国实施的严酷制裁和经济恐怖主义,对伊朗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此外,对可能在关键技术领域威胁到自身的国家和企业,美国更是极尽打压之能事。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就被美国制裁大棒“打下神坛”。这些年,借着“人权”之名,美国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大行经济技术霸权主义之道,严重破坏国际经济秩序,阻碍世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然而,制裁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而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博弈。美国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这种做法对人权发展有害无益,削弱了人们对人权的信仰,也让自诩为“人权灯塔”的美国形象黯然无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