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天天快资讯:“非遗青年”越来越多,赞!
发布日期: 2022-08-12 09:46:3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非遗传承,青年一代已开始接棒。

1994年出生的胡锦伟从天津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陕西,投身凤翔泥塑非遗项目传承项目;贵州“90后”苗妹杨昌芹在传承竹编技艺的同时,探索创新出立体精细的竹编工艺;深圳女孩罗雯婧留学英国归来,编创数字皮影,传承非遗文化……对于非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只是隔屏围观,而是各显其能,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让非遗焕发出青春光彩。

据统计,截至去年,我国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相关部门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其中年轻人占比逐年增长,为非遗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越来越多的优秀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非遗保护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稳步壮大,青年更是其中的有生力量。

当老手艺演变为新国潮,非遗产品的形象变得可爱,个性十足;当非遗产品被赋予实用性,通过盘子、茶杯、笔记本、扇子等自然融入社会生活各个角落;“非遗青年”们带着非遗触网,令人眼花缭乱的非遗数字产品和潮流玩法,吸引着更多人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越来越多的“非遗青年”正将传承非遗文化、发扬传统手艺变成一种又潮又酷的职业。

非遗需要青年助力,青年也需要非遗文化滋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能够为青年成长提供丰厚养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利己和利他等方面遇到成长困惑,这些都可以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找到启迪。如今常看到,不少青年不仅可以通过非遗技能安身立命,还带领老艺人以及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可以说,在承载着厚重精神文化内涵的非遗的润泽下,他们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的新青年。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当青年遇见非遗,非遗保护事业便有了源源不断的磅礴生机。为新时代的“非遗青年”们点赞!也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事业中来,不断开创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让非遗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