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来临,意味着暑热渐消,天气逐渐转凉。季节的更替,往往伴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直线上升。专家提醒,防范秋季卒中,是每个家庭需要学习和关注的必修课。
上周,62岁的李先生在家中突然左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晕倒后躺在床上。家人立刻用救护车将他送到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到院后,已经是深夜。接诊后的急诊科医生经初步检查并判断,考虑患者可能是中风发作,必须立即启动南京市第一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优先进行相关检查及办理入院手续。
通讯员 吕金峰 章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资料图片)
防范秋季卒中为什么重要?
患者入院时左侧肢体肌力3级,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在用来量化缺血性卒中病人病情程度的评分中被评为重度,CT显示无脑出血。神经介入专家、主任医师施洪超说,由于患者入院后脑部磁共振多模检查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急性闭塞,他立即指示卒中护士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迅速改善,“该患者送医和治疗‘双及时’,抓住了黄金4.5小时。”
施洪超说,脑卒中是一组以突发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一直以来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在秋季,昼夜温差开始逐渐加大。人体的脑血管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为强烈,白天高温可导致血管扩张、晚间低温又会促使血管收缩,再加上逐渐昼短夜长的改变,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在秋季开始迅速增加,一旦发病对个人及家庭的压力陡然增加。所以在秋季,应当重视自己和家人的脑血管健康,给身边的人一个安全的保障。
如何防范秋季卒中?
1. 忌盲目“贴秋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之前大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多年,这些慢性病长期损害脑血管可引起血管硬化、管壁斑块及血管狭窄等,是诱发脑卒中的始动因素。加上短期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易诱发代谢紊乱、血压波动加剧,成为脑卒中发病的“临门一脚”。
2. 积极控制原发病
由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出现的基础,因此这类患者无论春夏秋冬都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服用药物,定期对血压、血脂和血糖进行规律测量,患者不可随意更改用药种类及用量。
3. 生活习惯养成
中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各器官功能下降,适当合理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心脑功能的协调,延缓脏器功能的下降等,从而起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但由于中老年人对体温的调节能力不如年轻时候,所以在秋季更需要在生活中多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外出时随时携带备用外套等。
4. 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对脑血管病也有深远的影响,情绪的短期起伏可以促使血压波动率加大,从而诱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长期暴怒、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存在又容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加剧对脑血管的不利影响。因此保持情绪稳定也是预防脑卒中很重要的一节。
施主任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留意脑卒中的一些预兆性症状。如家里的老人,尤其是有三高病史、卒中史的患者,经常有打哈欠、嗜睡,有时感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有反复眩晕和一过性黑曚、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这很可能是脑卒中即将发作或已经出现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积极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