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数九寒冬,北方地区很多群众都很关心自家的暖气热不热。尽管有群众年年反映相关问题,可供暖质量依然是一些北方城市市长热线受理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如何才能让群众不再为温暖过冬发愁?
老旧小区管网老化造成热损过大,清洁化改造导致热力生产成本上升,采暖费收缴不足致使企业负担过重……暖气不热,原因多种多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无论如何,群众冷暖无小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供暖企业一起想办法解决。
冬春季的热力供应,既是重要的民生服务,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既要保障民生服务的温度,也要充分体现供热服务的市场价值。很多小区供暖问题之所以久未解决,要么是因为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真正重视,群众意见在受理部门、供暖企业和物业公司转了一圈后,又被当成“皮球”踢了回来;要么只是被当成一家一户的个案加以处理,没有上升到一片区域乃至一座城市建设的共性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只靠群众投诉、上级部门突击检查,既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不是长久之计。
找准原因,还需对症下药。有些问题,要找市长解决,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旧小区服务完善提升、清洁集中供暖设备改造、热力生产能源保供等,放在局部和一时,是供暖的问题;放在全局和长远,就是关乎城市发展质量的大事。这些事终究要做,宜早不宜迟,否则越拖越久,包袱越重,民生欠账也越来越多。在供暖季开始之前,就要“冬病夏治”,从补齐民生短板、建设宜居城市的高度,提前开展一些普遍性和全局性的专题调研,以谋求根本解决之道。
有些问题,则要靠市场解决。群众对供热质量不满意,实质上是服务没有做到“物有所值”。一些企业对提高供热质量、改善服务缺乏动力,虽有热力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在于采暖费用“旱涝保收”“先买后供”的机制。不管供热水平是否达标、服务是否满意,居民都要交这么多钱。因此,从市场化的角度看,除了进一步推广用热计量收费外,还需要建立对供热企业的评价和约束机制,如有的城市实施供热质量保证金、供热企业信用分类评级等措施,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不断提升质量和服务,让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得到实惠。 (陈发明 来源:经济日报)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