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集团智能工厂车间内,工人正使用智能裁床剪裁西服面料。 吴 江摄(中经视觉)
目前,记者走进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区的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杨集团”)智能工厂剪裁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定制西服,肩缝拼接、内衬设计,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批订单完成后将迅速通关,空运至客户手中。
“虽说是做定制款,每一件的加工工序和要求各有不同,但效率一点也不比批量生产的低,就像我手头这道缝制工序,每天能做700件左右。”西装合肩缝缝制工人王金有说。在王金有加工台前方的显示屏中,显示着不同服装不同部位的特定剪裁需求。“你看,这件需要做肩缝缝制,另一件就不需要。过去还要在纸质定制单上区分不同的制作要求,现在我们几乎就是以流水线的生产速度完成单裁定制西服制作。”王金有说。
(相关资料图)
从量体开始,经由世界各地实体店的量体师现场测量或者拍照上传进行3D建模,订单数据直接经智能化系统送达工厂,排版仅需2秒成形并以投影的方式将等比尺寸映射在裁剪机上自动裁剪,剪裁好的初版再由智能吊挂系统传送到各工序,工人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加工制作了。
“一件定制西服从下单量体到制作完成最快只需3个工作日。”大杨集团智能工厂经理助理王刚告诉记者。
近年来,大杨集团提出发展定制服装业务,并将目光锁定国外市场。2018年至2019年,企业累计投入2亿多元新建、改造两座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厂。
大杨集团独具特色的规模化定制体系及出口服务令人耳目一新。定制服装的利润远高于传统批量生产的相同标准服装,但要实现批量化定制生产却是一大难题。目前,大杨集团已经建成数字车间、智能吊挂、智能仓储、面辅料自动存储、面辅料自动运输、自动缝制等数个智能化定制工厂,让在流水线上制作定制服装成为现实。
在企业智能化定制工厂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高附加值的规模化定制生产模式,是大杨集团实现发展的关键。
“智能工厂可以做到人员减半,极大提升生产效率。”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说,公司从建立初期就对标智能服装定制工厂建设。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强大的数字化平台作为支撑,让智能设备发挥最大功效。为此,大杨集团自主开发了USTYYLIT3.0系统(优思达)服装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从量体数据获取、服装款式选项输入到自动生成裁割文件,形成大规模的智能化柔性定制流程,直至分拣仓储,成品发货。
据介绍,该平台可以同时操作多品类、多语言客户订单,满足客户多样化定制需求。平台通过客户端量体数据录入,款式、面辅料、配饰的可视化选择,增强客户体验感;通过版型数据处理系统及智能化设备定制生产线,自动分拣仓储系统,通过与面辅料供应商、检测机构、物流端的数据共享,实现单裁定制产品产业链融合。
目前,大杨集团智能服装定制工厂已对接海内外6000多家供应商及客户。胡冬梅介绍,通过数字化建设,企业实现服装定制与大货生产并行,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全球定制产品交付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到最快3个工作日。
“由于有了强大的数字化平台,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下,生产车间可以根据消费者定制订单进行投产,实现先销售后生产的经营模式,实现个性化定制零库存。”胡冬梅说,2022年大杨集团出口西服540多万件(套),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定制服装达214万件(套)。(经济日报记者 苏大鹏)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