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谈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直接给出自己的判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受访者供图)
张斌认为,与过去大量依靠物质资本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同,今后中国经济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要素投入驱动,更多依靠科学技术和创新投入驱动。中国目前在人力资本教育、研发投资方面都有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积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张斌: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占全球经济增长的1/3,是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以高收入国家在类似发展阶段的经历作为参照,可以发现中国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以及劳动生产率变化等方面的轨迹与高收入经济体类似发展阶段高度一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在迈向高收入经济体的赶超轨道上。
与过去大量依靠物质资本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同,今后中国经济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要素投入驱动,更多依靠科学技术和创新投入驱动。中国目前在人力资本教育、研发投资方面都有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积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中国经济网:当前,各地都在“拼经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会否造成产能过剩?
张斌: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需要扩大全社会购买力,改善企业现金流,提高就业和居民收入。
从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基建投资发挥了重要的逆周期政策作用,扩大基建投资显著提高了全社会购买力,充分利用了社会的闲置资源,提高了经济景气程度,基建投资和农民工工资也是高度正相关关系。
基建投资是逆周期的,经济不好的时候多做一些,经济好的时候少做一些,拉长时间看很难说全国的基建做的太多了。今后的基建投资要在区域分布、项目规划设计方面做出进一步改进。要让基建跟着人流走,跟着产业走,这样基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生活和企业发展需要,避免产能过剩。基建项目的规划设计需要设置高标准,要把基建作为一笔社会财富长久留下来,让更多的后人受益。
中国经济网: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在化解大都市房价压力方面,该如何发力?
张斌:从国际经验来看,化解大都市房价压力的最根本举措是推动都市圈的发展。大幅提升都市圈的住房供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把都市圈的房价降下来。从高收入国家大都市的情况来看,都市圈的房价完全在中等收入家庭接受范围以内。我国在都市圈扩容还需要花大力气建设,特别是要让外来打工人员有能力在都市圈安家。
中国经济网:房贷利率持续下调,这样的低利率能持续多久?
张斌:利率高还是低,关键看储蓄和投资的力量对比。我国已经跨过了依靠物质资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高峰期,对资本投入的需求下降,这是利率中枢下行的主导原因。此外,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居民部门的储蓄意愿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较弱,储蓄大于投资的局面进一步强化,利率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未来经济发展模式中,更稀缺的是人力资本,不是资本,资本回报率和利率仍会有周期性波动,但是持续的资本高回报率和高利率很难再出现了。(记者 马常艳)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