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戏混子”且演且珍惜 今日快讯
发布日期: 2023-04-12 09:35:4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片)

□ 泉子

“戏混子”原是戏剧行话,指戏班子里经常给主角做配的流水演员。不知从何时起,观众把这个称号用在了演艺圈中资源不错却愈演愈毁的演员身上,他们是影视剧中的熟面孔,经常穿梭于各大剧组,但演技却没有进步,塑造的角色千篇一律。

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和它无甚关系的刘涛莫名其妙登上热搜,网传原本剧中大嫂的角色有意邀请刘涛出演,后因她档期冲突才选定高叶。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刘涛不演之恩。虽说是玩笑话,但也从侧面显现出大家对刘涛的观感已大不如前。

许多演员之前的演技和口碑都不差,为何却在时光的蹉跎和淘洗中被冠以“戏混子”的称号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演员的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以刘涛为例,她扮演过的《天龙八部》里的阿朱、《白蛇传》里的白素贞、《琅琊榜》里的霓凰郡主等角色都被视为影视剧中的经典,她也被大众认可为实力派演员,收获诸多表演类奖项,如今却将自己的名声和事业“败坏”,这与她曝光频繁、角色雷同是分不开的。近些年,影视剧、春晚、真人秀、直播等都有刘涛的身影,如此高频的曝光让观众觉得看她都看腻了。在众多同龄女演员努力寻求演技突破且取得不俗成就的时候,她却不进反退,口碑一落千丈。四十几岁出演花季少女,挤眉弄眼的浮夸表情让网友吐槽强行扮嫩;出演领导时,她总是用眯眼睛和皱眉头的不耐烦来显示自身威严。这种浮于表面的演技缺乏内心情绪的投入,让观众看不下去,更别提产生共鸣了。

“戏混子”的称号也暴露了演艺圈中某些人的创作惰性。有些演员演戏时千人一面,用套路化的演技来敷衍,凭借自己惯用的表演模式投机取巧,不肯踏出舒适区,不用心揣摩每个角色的特点,导致每个人物都像从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倪大红早前也有许多经典代表作,他扮演《活着》中的龙二时,眉眼间都是戏,之后不管出演何种角色,他似乎都在复制同一个模式,包括让他走红的“苏大强”,人物不动时,眼皮耷拉、眼神放空、眉头微皱,《狂飙》中的泰叔一角,他也依旧沿用了这套表演方式,给人一种表情木然、反应迟钝的感觉。此外,剧组选角同样也是重要一环,不管戏份多少,都应以是否贴合角色本身为标准,注重演员本身的灵气,而不是囿于名气,才能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

“戏混子”的存在有损观众的影视剧观感,也会影响观众对整部剧的评价。“追剧”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和放松方式,观众对影视剧品质和演员演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众更期待看到百变的演员,而不是永远在演自己。刘敏涛靠歌曲《红色高跟鞋》中放飞自我的表演火遍全网,成为中年叛逆女性的代名词,名气暴涨让她的资源一路飞升,但她似乎同时也陷入了红色高跟鞋的怪圈,演戏时很容易带入瞥眼吊眉毛的小动作,让观众不自觉回忆起魔性现场,很难沉浸到剧情中。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分得清谁在认真演戏,谁在当“戏混子”。那些习惯“混”戏的演员不仅不能依靠越来越多的作品提升口碑和咖位,在“混”的同时,还会导致观众缘越来越差。

演戏亦如逆水行舟,演员可以享受台前的鲜花掌声,但要付出幕后的辛勤努力。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名利场中,或许有人一时爆火,但没有真材实料的演技,总有一天会光环褪尽前途失色。合格的演员应该对得起粉丝的支持,对演员这个行当保持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不加挑选的接戏以及一成不变的角色,都会让演员的生命力日渐萎缩。

演技是演员的立足之本,如果只是躺着吃老本,不思进取,落一个“戏混子”的名声,只会让自己的演艺之路越走越窄。希望这些演员能爱惜羽毛,及时止损,且演且珍惜。

来源:大众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