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
今年以来,阿根廷、巴西、印度、伊朗、马来西亚……从南美到中东再到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布或宣布将制定旨在减少对美元依赖的政策,“去美元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达成共识:“去美元化”将是各国共同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有效、安全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机会。
【资料图】
美元何以走上“霸权货币”之位,又如何成为了政治讹诈与胁迫的“武器”?“去美元化”愈演愈烈,对国际金融体系有怎样的意义?记者进行了采访。
全球多国寻求“去美元化”
随着一些国家接踵减少使用美元,世界金融体系有改弦更张的趋势。
在东南亚,“去美元化”成为热词。据印度尼西亚“KOMPAS”新闻网4月20日报道,印度尼西亚央行行长佩里·瓦吉约称,印尼正在努力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推动“本地货币交易”进程。他透露,印尼已经与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泰国四国实现本币结算,同时正在计划与韩国央行合作以在5月份实现“本地货币交易”,还将增加与东南亚地区的本币结算国家数量。
综合马来西亚《东方日报》和美国彭博社等媒体报道,4月4日,刚刚结束访华行程的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国会表示,马来西亚“没有理由继续依赖美元”了。他透露,马来西亚央行已经就双边贸易可用林吉特和人民币结算一事与中方进行谈判。
南美地区,“去美元化”的步伐正在加速。3月29日,巴西宣布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26日,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宣布阿根廷将停止使用美元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马萨表示,使用人民币“可以提高阿根廷净外汇储备的预期,也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
自2022年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也开始了“去美元交易”进程。3月28日,我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达成,标志着我国在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探索迈出实质性一步。此单交易是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达成的,LNG资源来自海合会国家阿联酋,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LNG成交量约6.5万吨。
近年来,美元在全球贸易中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正在被削弱。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美元在国际支付当中的占比约为40%。而在2014年,这一比例则高达51.9%。
“世界各国央行正在抛弃美元,转而将目光投向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美国洛克菲勒国际公司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他同时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采访中提到,世界正在走向“后美元时代”。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告诉本报记者,当下,美国经济正遭遇多方面挑战,持续高通胀、科技行业市值衰退和硅谷银行危机等事件层出不穷。而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和缩表的影响下,美国经济由“技术性”衰退演变为“实质性”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一旦美国经济表现不佳,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全球的美元体系及严重依赖美元的国家。因此,各国都在寻求以‘去美元化’对冲美国经济潜在的衰退风险。”刘典说。
“去美元化”由多重因素推动,归根结底是美国“自食恶果”
作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主权国际货币,美元在国际计价结算、国际金融交易、国际储备中占比无疑最高。
美元是如何确定“霸权”地位的?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White Plan)”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新方案,主要建立了黄金—美元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事实上美元获得了与黄金同等的地位。这也奠定了美元霸权的基础。
1971年,随着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打破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作为国际流通货币的霸权地位得到巩固。这意味着国家之间的贸易和金融关系规则被打破。从那以后,直到今天,美国的货币取代黄金,成为世界各国央行争相增加的外汇储备。与此同时,以美元进行的石油贸易使该货币成为国际市场上无可争议的基准。
“不管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后来的‘石油美元’,表象上都是美元与硬通货的强绑定,但内核上主要由美元的稳定性与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双重因素导致。”刘典告诉记者。
不过,在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之下,全球央行美元储备占比开始快速下降。2022年,全球减持美债规模超过4500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比重降至58.4%,是199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各国官方储备中的美元,更多地被黄金和其他货币取代,2022年全球央行增持的黄金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136吨,与2021年比增加152%。
这一轮“去美元化”浪潮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在刘典看来,这是美国自己种下的恶果。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也开始降低,加之美联储先是在疫情前两年采取的‘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带来流动性‘大放水’,然后开启40年来最大力度的加息进程,强势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市场,不少经济体因此陷入‘流动性陷阱’中,各新兴经济体也嗅到了被‘割韭菜’的味道,减持美元成为了有前瞻性经济体的必然选择。”刘典说。
此外,部分新兴经济体逐步开始考虑其外汇储备的多样性,以应对单一外汇储备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一个国家的金融独立是其主权独立的重要因素,通过降低美元的使用可以减少对美金融体系的依赖,增强自身金融独立与可持续性。
中东国家态度的变化,同样助长了“去美元化”的势头。刘典表示,布雷顿森林体系失效后美元之所以还能成为世界货币,正是因为“石油美元”这一强有力的因素。“近期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远不如前,新的中东秩序在形成,尤其是沙特、伊拉克等产油大国宣称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后,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进程。”
刘典认为,“去美元化”由多重因素推动,然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美国滥用货币霸权的行为不断侵蚀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公信力。“正是出于地缘政治和经济考量的理性选择,各国纷纷开始考虑美元之外的其他选择。”
美国肆意将美元“武器化”,严重违反自由市场经济规则
天下苦美元霸权久矣。事实上,美元早已异化成为美国进行政治讹诈和胁迫的工具。
一方面,美国通过美元利率升降转嫁自身风险,威胁全球金融安全。
为了抑制本国的高通胀,日前,美联储作出了近14个月以来的第10次加息决定,再次引发市场震荡。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美元利率大幅上升,美元外汇价值相应上升,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借贷成本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不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水平飙升,多国政府债务达到创纪录的高点,甚至出现破产的现象。
另一方面,美元逐渐“武器化”,成为美国政府用来对外实施单边制裁的金融工具。
俄乌冲突全面升级以来,美国挥舞起“经济大棒”,冻结俄罗斯数千亿美元外汇储备,又动用金融“核武器”,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国际结算系统,将俄排除在大多数国际金融交易之外。此外,美国还以“阻止塔利班获取资金”为由冻结阿富汗中央银行近95亿美元的资产,种种做法给许多国家敲响了警钟。
日前,美国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彼得·厄尔在其发表的《“去美元化”已经开始》一文中指出,美元从一种普通的支付、结算和投资载体,逐渐变成了美国政府用来实施单边制裁的金融工具,尤其是在去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国肆意将美元“武器化”的做法,令多国加速逃离。“从长远看,‘去美元化’会继续下去,美元将或快或慢地在海外失势。”
刘典告诉记者,美元的“武器性”本质上是其作为世界货币自带的属性,但“武器化”却是背后实际控制其用法的美联储及美国政府对其定位及实际操作所导致的。“通俗地说,一把刀,厨师拿来切菜,庖丁拿来解牛,但给到地痞流氓手里就是威胁人的工具。”
刘典表示,其实美元的“武器性”一直被美国政府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团所使用,只是彼时远没有现在严重。而正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美元霸权”带来的危机和风险,“去美元化”潮流才因此持续加速。
“去美元化”是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大势所趋,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机遇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吉利安·泰特撰文表示,一个多极的货币世界可能比想象中更快到来。一些美国人小瞧“去美元化”动向,可能是目光短浅的做法。
事实上,下决心“去美元化”、扩大货币互换已经成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共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加入要求发展、要求世界秩序更加公平的合声中。正如今年4月新任巴西总统卢拉在来华访问时所说的——“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都要用美元结算,为什么不能用我们自己国家的货币结算?为什么不能用人民币结算,用巴西货币结算?用新开发银行成员国的货币结算?我们想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刘典表示,全球“去美元化”是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大势所趋,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受到撼动不等于美元丧失强势地位。“人民币必须把握好本次机会,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尤其是联合新兴国家利用自身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合作优势,共同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更好地反映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迎来机遇期。从“结算货币”到“计价货币”再到“储备货币”,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也让人民币资产对外国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与西方国家陷入40年来通胀高位相比,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经济金融和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支付第五大活跃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排名第三。
刘典告诉记者,在货币格局变动之中,需要注意“去美元化”进程加速不等于人民币将接替美元成为新世界货币。“去美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逻辑上是基于不同事实层面、不同时间维度的话题,人民币国际化受中国货币和金融政策的公信力、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决策机制的透明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应以审慎乐观的态度看待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月3日,法国《费加罗报》专栏作家雷诺·吉拉德在文章中警告,“去美元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美政府亲手开启的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已难以逆转。横行数十年的美元霸权终结迹象已现,“去美元化”之后,最可能出现的是各国货币百花齐放。与使用美元的不确定性相比,这一趋势不仅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多元化,也有助于提高各国的金融安全和稳定性。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